2022下半年的国内市场,哪五大行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会?

本文重点内容:

本文系统性梳理了五大行业机会,

  1. 房地产:短期回暖,长期将开启“新常态”,进入总量过剩、房价趋稳、围绕刚需和改善需求发力的转型阶段,行业机会点聚焦在城市更新。

  2. 基建:老基建与新基建将共同发力,传统基建为增长主体,高铁、水利工程、地下管网改造、传统技术设施智能化升级等领域,以及以风电、光伏、BIPV、充电桩为代表能源新基建,5G、IDC、卫星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新基建等,都将迎来重大发展机会。

  3. 汽车:产品+政策双轮驱动,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景气向上

  4. 家电:随着本轮房地产的回暖,家电行业与地产强相关,随着地产政策的放松行业整体将有所改善

  5. 旅游: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发布,旅游业吹响复苏号角,中长期来看,休闲度假游迎来发展机遇

01

2022中国经济开局承压

“12万亿救市计划”助力经济稳增长

2021年底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归因为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个方面,并提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、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。

3月以来,在新冠疫情、俄乌冲突、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下,三重压力没有得到缓解,甚至更大了,经济失速态势显现,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盛松成预测,二季度我国GDP增速在2.1%左右,上半年在3.5%左右。5月底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》,推出6个方面33项措施,也被市场称之为“12万亿救市计划”,重点涉及房地产、基建(铁路、航空、水利工程、新基建)、消费(汽车、家电、旅游、零售、餐饮)等多个领域。

02

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

和乐观结伴而行

从短期看,疫情降温,防控政策再优化,叠加稳增长政策发力,下半年经济将加速回暖。下半年,随着疫情的边际影响下降,市场主体信心逐渐回归,叠加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,经济将加速回暖,实现超预期发展。

从中长期看,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,最好的投资机会仍在中国。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(14亿人口),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(4亿人群)。中国的新经济、高端制造业、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,新能源、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,经济结构持续优化。

如果成功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,跨越中等收入陷阱,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5.5%左右的增长,则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,再回世界之巅,全球政经格局和治理版图进入新的篇章,最好的投资机会仍在中国。

03

从危机中探寻机遇

2022下半年的市场机会在哪里

上半年,经济承压,发展失速;下半年,在“12万亿救市计划”的强力刺激下,哪些行业领域会迎来市场机会?

  • 房地产

短期在救市计划的刺激下,会有所回暖,长期来看房地产业市场压舱石地位长期稳定,进入总量过剩、房价趋稳、围绕刚需和改善需求发力的转型阶段,预计“十四五”年均新增住房需求还将保持14亿平以上。

1、从短期看,政策刺激力度大,房地产市场基本面预计将在下半年迎来改善。

自2022年以来,全国120多个省市先后出台300余次房地产调控政策。12万亿救市计划当中,仅是针对房企的信贷额度就猛增了8000亿之多。随着后续政策宽松加码,房地产市场基本面预计将在下半年迎来改善,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将随之企稳回升。根据wind数据,2022年6月1日-10日,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2233万方(已接近今年3月前10日的成交面积2345万方),环比增长42%。

2、从长期看,房地产业市场压舱石地位长期稳定,中央支持房地产业构建良性循环,行业已开启“新常态”,进入总量过剩、房价趋稳、围绕刚需和改善需求发力的转型阶段。

在我国,房地产业可充分带动上游的建筑建材、机械、金属,以及下游家电家具、装修装饰等行业的发展,对GDP的总贡献约占17%左右,其市场压舱石地位长期稳定,中央支持房地产业构建良性循环,从国际经验看,长期房价增长接近GDP增速。从我国发展看,城市化还在发展,局部供不应求,总量过剩,房价趋稳,既不会大跌,也不会大涨。结合国际经验以及我国新市民安居、多孩化、楼龄老化等趋势,预计“十四五”年均新增住房需求还将保持14亿平以上,增量主要产生在人口净流入的中心城市、大都市圈和城市群。

3、行业机会点:城市更新。

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,也是快变量,十四五期间拉动投资规模10-12万亿以上,是房地产业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。《十四五规划》首次在五年规划中为城市更新设立数量型指标,未来将是重点发展方向,当前仅2省6城公布的十四五期间投资规模已近5万亿元,未来全国范围的投资规模可能进一步超预期,其中片区开发、智慧城市和生态城市等都是潜在超预期领域。当前大量房地产企业已积极参与老旧厂区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,预计将对地产投资形成超预期拉动作用。从过往投资规模和当前投资规划估算,预计城市更新十四五期间拉动投资规模10-12万亿以上,期间平均每年拉动投资规模2-2.5万亿以上。

  • 基建

基建具有逆周期的经济调节作用,是“12万亿救市计划”的最重要发力点之一

考虑到地产投资相对疲弱、出口增速逐步放缓,在内需消费修复是慢变量的情形下,基建成为最重要的发力点之一。从结构占比来看,传统基建为增长主体,重点落在高铁、水利工程、地下管网改造、传统技术设施智能化升级等领域。从边际变化来看,以风电、光伏、BIPV、充电桩为代表能源新基建,以及以5G、IDC、卫星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新基建等,都将迎来重大发展机会。

1、老基建:规模占比大,是稳增长的主力军,重点发力方向为智能化升级、地下管网改造等。

从总量上看,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预计保持平稳增长,未来老基建更注重质的提升,主要是对于短板的补齐、存量的改造更新,智能化升级、地下管网改造老基建领域展现较好的成长性机会。

——基础设施: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是传统基建领域重要的突破方向,十四五期间将迎来较快发展。智慧基础设施是传统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结果,可以依据大量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和数据,实时地监控、测量、分析,并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反应,为基础设施使用者提供更精确的决策以及更好的使用体验。传统的基础设施包括能源、交通、水利等,数字技术包括传感器、物联网、BIM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。未来传统基建的建设需要考虑与数字技术的衔接,智能型基础设施将在“十四五”迎来较快发展。

——管网:地下管网更新改造,促使行业规模持续扩容。支持政策方面,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最高管理层要求“十四五”期间,必须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来抓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。住建部发布通知《进一步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工作》。行业规模方面,据住建部与发改委测算,2020年我国地下管廊完成投资约454亿元,而我国城市年均新增道路里程约2.5万公里,按10%配建地下综合管廊测算,年均新增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求2000多公里,同时我国城市道路已形成50万公里规模存量,城市更新、老城改造等带来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保守估计每年超过1000公里,总体来看,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年均建设需求超过3000公里,投资超过3000亿元(较目前规模大幅扩容6-7倍)。

2、新基建:规模小但动能强,是培育新经济、新技术、新产业,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重要抓手,方向重点在7大领域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我们测算七大领域新基建投资合计约10.29万亿,年均2.06万亿,约为每年全口径基建投资的11%。预计“十四五”期间新基建投资年复合增速为17%,预计快于基建投资整体。

——城轨:根据轨道交通协会数据,2020年全年城轨建设投资额为6286亿元,同比增长 5.49%。假设十四五期间轨交投资复合增速为 5%(十三五期间为10.3%),则十四五期间总投资为3.65 万亿元。

——数据中心:根据工信部CCID研究院测算,2019年全国数据中心机架约280万架,2022年预计可达500万架,复合增速20%左右。根据央企新闻联播报道,据测算预计“十四五”期间,大数据中心投资还将以每年超过20%的速度增长。如果我们假设十四五期间数据中心增速保持20%增速,预计将新增约520万架,假设按照70万元/架的成本计算,预计十四五期间总投资约3.64万亿元。

——5G:工信部《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》:“十四五时期力争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 独立组网网络,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6个。根据此,预计十四五期间合计需要增加约3000万个5G基站,如果按照平均每个40万计算,共需要投资1.2万亿。

——工业互联网:工信部《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》提出十四五期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公共服务节点数由2020年的96个提升至150个左右。根据工信部CCID研究员测算,目前全国每年在建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超过500个,每个投资规模1.5-2亿元左右,预计2020-2025年合计投资约6500亿元左右。

——特高压:据中国能源报报道,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“24交14直”,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,变电换流容量3.4亿千伏安,总投资3800亿元。考虑到南网投资规模,预计“十四五”总投资约5000亿元左右。

——人工智能:据 IDC 测算,2021 年中国 AI 市场的支出规模将达到82亿美元,2021-2025年相关支出总额将以 22%的复合增速增长,在2025年有望超过160亿美元。

——汽车充电桩:根据乘联会等数据,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2500万辆,假设车与充电桩的比例是2:1,则需要充电桩1250万个,2020年存量充电桩约200万个,“十四五”需要新增约1000万个,假设单个投资平均为3万元,则累计投资约3000亿元。

  • 汽车

产品+政策双轮驱动,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景气向上

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不断成熟叠加政策刺激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攀升,从2020年的5.4%提升至2021年的13.4%,行业迈入高速发展阶段,预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940万辆。

1.png

图1: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

1、整车:电动化和智能化加速落地。

过去10年,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是电动化。下一阶段,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。电动化的普及要靠智能化来拉动,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点,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竞争焦点。反过来看,只有电动汽车才能更完整地嵌入智能化技术,智能化技术的最佳载体是电动化平台。因此,在电动化基础上会加速智能化,“两化”在汽车上将正式合体。

2、零部件:国产化逐步降本,以三电系统、智能座舱为代表的国产零部件企业迎来全新机遇。

从外部环境看,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1253万辆,随着自主整车销量增长以及产品定义权的转移,自主零部件企业有望实现高增长;全球车企对降本和供应稳定需求趋强,优质自主供应商有望加快全球化进程。从自身能力看,自主零部件企业进取心强,拥有服务过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积累的优势(成本、产业链、供应能力)和不输外资的品质,中国优质的细分赛道零部件供应商有望进入全球供应链,成长为全球零部件巨头。

3、后市场服务:基础设施、电池回收是机会。

以电动和智能为主体的新一代汽车的后市场产业,正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新增长点。汽车电动化的发展将使未来能源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变化,充电、换电、快充、慢充、电池的移动补电、加氢等,将构成融合的基础设施,这将是未来电动化发展的重大亮点,也是行业投资的热点。此外,在政策及市场的双重推动下,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经济价值逐渐凸显,产业化或将迎来提速。国家能源署曾预测,未来10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规模将达到1648亿元,或成为一个新的爆发行业。

  • 家电

与地产强相关,随着地产政策的放松,行业迎来改善。

一是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,行业外部环境改善,有望拉动地产属性较强的白电和厨电销售。

二是促消费政策带动家电消费,包含发放家电消费券、以旧换新补贴等。

三是原材料价格涨幅边际下降,近期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,预计后续大部分原材料价格同比增速将维持在低位,家电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望缓解。

四是人民币贬值、海运价格下降利好家电出口,人民币今年以来贬值幅度为5.01%。2022年2月以来,中国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(CCFI)持续回落,其中欧洲航线和东南亚航线下降明显,后期海运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,家电企业出口业务有望改善。

  • 旅游

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发布,旅游业吹响复苏号角,中长期来看,休闲度假游迎来发展机遇。

疫情防控再优化,暑期旅游旺季来临,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复苏,跨省跨国出行限制逐步放开,旅游业吹响复苏号角。其中,休闲度假游具有高复购、高客单属性,中长期来看,看我国旅游消费正经历结构化、品质化转型,休闲度假游持续扩大需求,细分市场迎来发展机遇。旅游需求不再局限于欣赏自然风光的观光游,文化特色体验、高品质住宿餐饮和服务等方面成为旅客更关注的条件,给亲子游、研学游、乡村游、疗养游等热门细分市场带来发展机会。景区顺势升级改造推出更多休闲度假产品,预计疫后具有高客单价、高复购率属性的休闲度假景区相较传统观光景区业绩恢复弹性更大。


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,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,新经济、高端制造业、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,新能源、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,经济结构持续优化,十年内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。在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、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助力之下,我们相信下半年经济将会强势复苏。挑战之下必有机遇,我们认为机会永远是属于有准备之人,越是在艰难时刻,越是重大抉择时刻,越应具备拨开云雾见青天的认知能力。

创想增长的故事
备案编号:蜀ICP备2023031992号